从未跌倒的她或他从未攀登过。 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经验越多,这句话越听越真实。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奇迹的时代,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有多少斗争和失败促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有用、最美丽和突破性的技术成就。 下面列出了事故或错误,无论大小,都导致了惊人的技术进步(或只是奇怪而有趣的情况)的实例列表。
研究生不慎掉落硅片,不小心长出智能尘埃
2003 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名研究生因错误发现获得了 50,000 美元的全国大学生发明家竞赛大奖。 杰米·林克 (Jamie Link) 试图制作多孔硅的多层薄膜时,不小心掉了一块硅芯片,然后硅芯片摔在了地上。 由此产生的碎片似乎具有可以通过改变颜色来帮助检测某些环境因素的特性。 这些“纳米结构化学传感器”已被用于环境测试和研究。 (有关纳米技术突破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6 种可以改变世界的超酷纳米技术。)
“智能尘埃”是一个起源于 20 世纪科幻文学的古老概念,这个词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万维网的兴起)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学术界流传。 它不同程度地提到了 Link 的发现/发明,以及一些人认为将很快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功能齐全的计算机。
机器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径,而发明家却背对了
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2002 年的一项科学实验让机器人在某种达尔文人工智能场景中相互竞争以求生存。 这些机器人会互相“捕食”能量(身体上装有各种武器和猎物)并相互竞争资源。 一个名叫 Gaak 的机器人有一个巨大的尖牙,用来从较弱的机器人身上吸取电力。
然而,在实验的某一时刻,当 Gaak 无人看管大约 15 分钟时,它做出了没有人预料到的事情——它逃脱了。 使用其编程的“适者生存”逻辑和推理,Gaak 显然从裂缝中滑了下来,并设法一直走到停车场,在那里它几乎被碾过。 发现者(正在参观活动的人)将机器人安全地归还给了它的创造者。 (有关人工智能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不要回头看,他们来了!人工智能的进步。)
教授获得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伦琴 (Wilhelm Roentgen) 是一位 19 世纪的物理学教授,他曾用阴极射线管做过实验。 他曾在许多著名的德国高等学府任教,并担任吉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
1895 年,在进行一项涉及从充气管产生荧光的实验时,他注意到在用黑色纸板盖住其中一根管后,整个房间似乎突然冒出一道绿光。 他利用这一发现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包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 X 光片(他妻子的手)。 这一发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伦琴也因此成为 1901 年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修复后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数十亿年前的过去
哈勃望远镜雄心勃勃,期待已久,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 许多问题(包括资金、失败的任务和公共关系灾难)阻止了 NASA 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项目从地面送入轨道。 当它最终于 1990 年推出时,它发回的照片让很多人怀疑整个磨难是否值得。
望远镜成像系统中明显的“球面像差”导致它发回地球的所有照片都出现了一种模糊的光晕,科学家们最终发现这是图像反射器的问题(结果证明是 磨损或稍微过度抛光)在望远镜内。 在 1994 年被派去解决问题之前,计划并精心排练了一次任务。计划持续长达四个小时的维护操作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完成了。 当新照片被发送到 NASA 总部时,人们很快就发现修复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哈勃望远镜继续揭示关于我们宇宙的惊人新事物; 包括关于其迷人过去的暗示。
“噪音”干扰其实是大爆炸的回声
说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早期宇宙——阿诺·彭齐亚斯 (Arno Penzias) 和罗伯特·威尔逊 (Robert Wilson),他们于 1964 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当时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解决望远镜问题时偶然发现了什么。 从仪器接收到的数据似乎已被过多的背景噪音破坏,两人无法确定来源。 他们检查了外面六米长的喇叭天线,只能确定一个鸟巢是可能的罪魁祸首。 但是当他们将其移除并且噪音仍然存在时,他们仍然感到困惑。
然而,当消息传到附近的普林斯顿大学时,研究人员迅速介入,看看这种噪音是否符合他们认为是大爆炸的古老残余效应的理论。 曾有关于光子在大爆炸之后形成的理论,当时宇宙中的致密物质开始冷却,使粒子分离并与其他粒子合并形成新型物质,并最终形成光。
撞击天线的残留“噪音”结果与假设相符,并为有记录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一些最重要的验证——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获得了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