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红蓝对抗,其理念源自军事演习,通过模拟黑客对系统的攻击和系统本身的防御,来揭示安全体系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说,这种方式包括:
对抗起源
军事演习的作战模式被引入网络安全领域,进而产生了红蓝对抗的机制。蓝军扮演黑客角色发起攻击,而红军则作为防御方来保护系统安全。在欧美和我国,尽管在攻击团队的命名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攻防对抗来发现安全体系的漏洞。
企业需求
传统渗透测试仅能揭示已知缺陷,相当于定期的健康检查;而红蓝对抗则能挖掘出业务逻辑等深层次的问题,就像持续的全面压力测试。比如,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通过对抗演练,发现了办公网络安全助手存在权限漏洞等问题,这些问题常规扫描工具未能检测到。红蓝对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类安全问题。
核心战场
红蓝对抗活动涉及多种核心场景。在外网Web安全领域,我们特别关注业务逻辑的漏洞,同时也会检验WAF防御系统的效果;而在办公网渗透测试中,黑客常常利用打印机等细节漏洞作为入侵的跳板。
关键场景攻防
在IDC主机的攻防阶段,攻击者常会借助未修补的中间件来提高自己的权限,而防守方必须持续监控异常的进程活动;在数据库的特定领域,可能存在对权限控制等环节的攻击和防御问题。因此,攻防双方均需实施恰当的策略和手段。
对抗意义
红蓝对抗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它能够帮助系统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强化,对于企业网络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许多企业和机构已经采纳了这种做法,从而使得整体网络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贵公司是否进行过网络安全方面的红蓝对抗演练?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