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三中院审理了一起令人愤慨的案件。一家软件公司通过ROM技术,悄然无声地植入流氓软件,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因此,涉案的杨某等10人被判处刑罚。这种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理应受到严格的惩罚。
公司成立与决策
2010年,杨某与三位伙伴在深圳成立了安丰公司,杨某担任公司领导。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和手机软件的研发。遗憾的是,业务发展并不顺畅。到了2011年,杨某决定北上,在北京创立了麦德公司。由于安丰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杨某等人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让麦德公司的技术团队开发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叫“静默插件”。在用户更新系统时,它能够悄无声息地通过ROM安装包安装相应的软件。
流氓软件危害
一旦手机安装了这款插件,软件公司就能随意向手机发送应用和广告。他们试图通过这些广告等商业信息赚钱,甚至非法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短信、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安丰公司的广告页面是他们重点推广的,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广告获利情况
杨某坦白,公司借助这款不良软件赚取了二十多万广告收入。但此事背后,众多用户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为了这点微薄的利益,他们无视法律和道德,将个人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这种只看重利益的行为,实在令人痛心。
软件改进推广
2013年,360软件将其标记为恶意软件。但杨某等人并未罢休,他们还对软件进行了改进,依旧用“静默”模式进行推广。他们完全没把用户的安全和权益放在心上,只想着怎么通过这种非法途径赚钱,让更多的用户遭受了风险。
警方查获情况
警方在麦德公司的数据库里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实。这些事实表明,有超过20万部手机通过某个插件获取了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并且搜集了接近2000万条通讯录信息。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暴露了他们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危害。
法院判决结果
北京朝阳法院对杨某等人作出了一审判决,确认他们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等行为构成犯罪,并分别判处了三年六个月不等的刑期。不过,杨某等人对这一判决感到不满,于是向上级法院提出了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后,驳回了他们的上诉,保留了原判。最后,法律为受害者实现了公正的赔偿。
要如何更有效地防止这些不良软件侵害我们的权益?大家不妨积极留言、点赞,同时将这篇文章广泛传播。